返回

大国崛起!从军火商到军工巨头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170 让红星所当鲶鱼给其他单位压力?先给专业人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为什么不去找别的学校?

    不是杨威不愿意,比如,西北工业大学,国防科技大学,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,都有他们需要的军工专业。

    可杨威不熟悉啊。

    而且,那些学校,优秀的毕业生,根本不是红星所这样的单位能分到的。

    哈工大,大部分的教授跟领导,杨威都熟悉啊。

    八年呢!

    不熟悉,也可以通过熟悉的领导帮忙说话不是?

    杨威收拾好了东西,就乘坐林晓东给准备的212吉普,向着车站而去。

    他不是直接回去,还需要去一趟298厂。

    炮侦雷达在这次短暂的战争中展现出了超乎人想象的威力,只要敌人的重炮开炮,不管多隐蔽,都能很快找出来,但是在实战过程中,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。

    之前田祖同就找过杨威,杨威承诺回去的时候顺路去一趟298厂,跟他们一起讨论一下改进方案。

    “师弟,你可来了!”

    田祖同亲自带着人在火车站接杨威。

    这规格,尤其是称呼,让杨威都有些受宠若惊。

    “师兄,这规格太高了,让我惶恐啊,你们不会是准备把我强行留在这里吧?”

    杨威看了看一旁陪同的黄培岩等人。

    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。

    有了转身逃跑的冲动。

    “哪能呢!咱们一直都盼着你过来。走吧,咱们上车说。”

    黄培养一脸笑容,然后不由分说把杨威拉上了停在一旁的伏尔加汽车。

    这在以前可是高级干部才能乘坐的进口小轿车,298厂之前就没有安排这汽车接送杨威,都是212吉普。

    “在实战中,炮侦雷达的表现确实超过了预期,不过,对于小口径的迫击炮反应却没有那么迅速……”

    田祖同跟黄培岩两人一人坐在杨威一侧。

    仿佛怕他跑了。

    一上车,田祖同就开始说炮侦雷达在实战中的各种问题。

    “之前不是就清楚么?在实战中,收集了各种不同类型炮弹的飞行数据跟弹道轨迹,这对于进一步完善计算模型跟充实数据库,有着很大好处,这也是后续改进的基础啊。”

    杨威不解。

    都是之前已经讨论过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方向我们知道,可数据库太大了,这就对硬件设施需求更大;要调用的数据多,同时需要运算速度更快的处理器……这些,我们都找了相关单位,无法提供能满足我们需求的。”

    黄培岩苦着脸说道。

    扭头看向黄培岩,杨威突然不知道怎么说了。

    自己又不是搞芯片跟半导体研究的,给自己说,难道就能解决么?

    “之前整个项目都是你提出来的,结构以及一些核心技术,都是你参与了。即使搞出来了,也在实战中运用了,可很多技术细节我们依然都没有完全掌握……希望你再给大家讲讲,同时,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基础太差的问题,提升炮侦雷达探测距离以及探测范围。”

    田祖同知道杨威的性格。

    没有拐弯抹角,直接说出了他们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给大家讲讲肯定没问题。不过,要想提升性能,仅仅是优化设计肯定是不够的。而是需要配套一起发展起来。不过,我们已经委托了西南半导体研究所帮我们开发一款集成68000个晶体管的芯片……”

    杨威想了想,觉得在芯片研究这方面,298厂也应该出点血。

    芯片产业的发展,绝对不是一家单位一点业务就能支撑的。

    目前,国内即使已经在引进彩电使用的芯片生产线,可距离最先进的芯片技术,差距非常大。

    军用芯片,在这年代,远比国产的芯片要求更高。

    不仅需要性能更加先进,更需要可靠性,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。

    自行火炮、坦克、军舰、战机、卫星、导弹等等,都是需要的。

    其他单位,杨威现在影响不了。

    却能通过目前能影响的单位往芯片研究领域中注入资金。

    即使少,也比就靠红星所一家撑着要强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的晶体管?”

    田祖同瞪大了眼睛,“集中在一块芯片上,那芯片不得很大?”

    大规模集成电路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,在国内,才开始基础发展呢。

    “只要能满足需求就行,如果谁都不去搞这个,难不成都指望进口?”

    杨威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这芯片最终会什么情况,他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但是很清楚,在工艺制成不够先进的情况下,没有专业的设备,就靠着手工制造,根本没得工艺制成一说。

    “可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炮侦雷达的性能应该让军方很感兴趣,哪怕每个炮兵营配备一台,这也不是小数目。你们应该没少订单吧?”

    杨威扭头看着黄培岩。

170 让红星所当鲶鱼给其他单位压力?先给专业人才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